梦想文学网 > 前蜀亡国君 > 第二十六章 忠臣义士

第二十六章 忠臣义士


  王衍将蜀国现有的一万骑兵全部派给马全。

  蜀地原本缺少马匹,蜀国能有这么多骑兵,多亏了先皇王建。

  王建本身就是骑兵将领出身,深知想要争霸天下,没有骑兵可不行。

  他自占领蜀地后,便向周边各部高价求购良马,十几年不间断,花费重金打造了一只精锐骑兵。

  王衍与马全等人商量的南征策略,完全照搬唐伐蜀。

  即派遣精锐部队为先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直捣大长和国都城。

  王衍给马全下的命令是,顺利的话,可占据大长和国全境。

  若战事不利,攻占与安南地区接壤的东南部即可,其他地方可以徐徐图之。

  ……

  三天后,王衍一直将出征的队伍,送到城南十里外。

  之后他并没有立即返回皇宫,而是在禁军的护卫下,来到户部衙门。

  户部尚书潘在迎听说皇上驾到,忙带人至官衙外迎接圣驾,“臣潘在迎参见陛下,臣等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潘在迎乃是蜀国以前的宰相潘炕之子。

  潘炕为人,一心为国,且性格刚烈。

  他有一位才貌兼备的小妾,被先皇王建看中,想占为己有。

  潘炕怼道:“此臣下贱人,不敢以尘至尊。”

  他的弟弟潘峭劝说潘炕不要惹怒皇上,步了石崇因绿珠而引来杀身之祸的后尘。

  潘炕却说:“人生贵在适意,岂能爱死而自不足于心也。”

  时人多佩服他做人有操守。

  潘在迎此人与其父大为迥异,有才无德,贪得无厌,而且经常劝前王衍诛杀那些进谏的人,说他们总是搅扰皇上的雅兴。

  王衍对此等奸佞之辈深恶痛绝。

  “平身吧!”王衍说完,径直向户部大堂走去。

  王衍居中坐定后,问侍立堂下的潘在迎:“朕令你等主持退赃事宜,如今事情进展的如何了?”

  “陛下,到目前为止,退银者共有百余人,退银七百余万两,臣皆已命人登记在册。”

  潘在迎说着,战战兢兢拿出一本退赃名册,递向王衍。

  王衍接过来,却没有立即翻看,而是笑吟吟的看着潘在迎,问道:“潘爱卿退银几何?”

  潘在迎闻言,脸色大变,忙跪在地上,叩头请罪,“陛下,臣有罪!”

  王衍不再理会潘在迎,拿起名册翻看,上面记载,这些年来潘在迎共贪三十万两。

  王衍冷笑一声,“你倒是识时务!”

  潘在迎不傻,他知道王衍既然敢大张旗鼓的要众臣退赃,必是掌握了一定证据,此时若是还执迷不悟,下场必定凄惨无比,坦白交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声泪俱下,“臣以前误入歧途,深感愧对陛下厚恩,自从聆听圣训之后,幡然悔悟,决意痛改前非,陛下恕罪啊!”

  “你放心!看在你父曾有功于国的份上,朕不杀你。”王衍道,“待退赃事宜完结后,你递交辞呈吧!”

  “谢陛下恩典,臣遵旨。”潘在迎面如死灰,叩谢皇恩。

  ……

  这天,已到了王衍规定退赃的十日之期。

  卯时,众臣皆心思各异等候在太极殿中。

  王衍身穿龙袍,头戴龙冠,步入殿中,端坐龙椅之上。

  一阵山呼万岁之后。

  王衍问潘在迎:“潘爱卿,退赃事宜办理如何了?”

  潘在迎拿出一份奏折,道:“依陛下旨意,这十天来,共有一百六十人,退银一千一百余万两,恭请陛下御览。”

  李周辂取来奏折,递向王衍。

  王衍翻开退赃奏折,与萧怀武所呈的密折一一对比。

  一个时辰之后,王衍抽出一张纸,提起御笔,在上面写下一道旨意,递给李周辂,道:“传旨。”

  李周辂接过来一看,吓了一跳,这上面牵涉的人太多了。

  李周辂迟疑看着王衍,一时之间不敢宣读,“陛下!这……”

  “传旨!”王衍加重语气,重复道。

  李周辂无法,只得高声宣旨:“陛下有旨,张格、景润澄、欧阳晃、田鲁俦、严旭……等二十三人罔顾国法,贪墨甚巨,不知悔改,皆斩首示众,抄没家产充公,其家人一律发配黎州为民。”

  一时之间,大殿中一片哗然。

  那些见事不妙,退了所贪钱财的皆庆幸不已。

  张格等人则面如土色,瘫倒在地。

  王衍看着他们,冷声道:“莫说朕心狠手辣,朕曾给过尔等机会,谁知尔等不思悔改,怪得了谁?拉出去,斩!”

  王衍知道,自己如此做法,难免落个暴君的口实。

  只是若是依旧留着这些害群之马占据高位,蜀国难免山河破碎,到那时悔之晚矣。

  禁军将张格等人拉出殿外后,潘在迎又拿出一份奏折,“陛下!臣近日旧病复发,乞骸骨归家静养,望陛下恩准。”

  “准!”

  王衍又道:“枢密使宋光嗣、兵部尚书庾传素、刑部尚书庾凝绩等人上位以来,不思报效国家,只知道争权夺势,以至于我蜀国朝政乌烟瘴气。朕的俸禄,不养尸位素餐之辈。传朕的旨意,免去其一切职务,皆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三人一听,心中倍感凄凉,却也不敢争辩。

  加上此前被斩的礼部尚书韩昭、辞官的户部尚书潘在迎,蜀国六部之首,只剩下吏部尚书杨玢、工部尚书顾在询,尚在原位。

  王衍看向王宗鼎,道:“朕欲令王兄兼任中书令,参与国事,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鲁王王宗鼎,是王建第七子,才略出众,却性情淡然,与世无争。

  王衍即位后,其余兄弟诸王,全部都兼任军职。

  只有王宗鼎,对兄弟们说:“亲王掌兵,实是祸本,况主少臣强,谗间必兴,缮甲训兵,殊非我辈应做的事情。”

  于是他辞去军职,一心经营书舍,寄情于山水之间。

  王宗鼎本来就不想在朝中任职,只愿做个闲散王爷,闻言忙是出班奏道:“陛下,臣才疏学浅,不能胜任,恐有误国事,还望陛下三思。”

  “王兄大才,朝野皆知,王兄不必推辞,暂且担此重任,为朕分忧,若日后王兄厌倦,那时再做商议。”

  王宗鼎听到王衍这样说,无法拒绝,也只得点头应承。

  王衍紧接着又宣布一系列委任:“枢密使的职位,由宋光浦任之。御史中丞牛希济任礼部尚书,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任兵部尚书,右补阙张云任刑部尚书,雒县县令段融任户部尚书。”

  王衍之前虽然任命任圜、李愚两人为尚书,那只不过是虚衔,待其南征立功后,王衍将另有任用。

  王衍冷眼盯着众臣,问道:“众卿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众臣轰然应答。

  王衍此时杀气正盛,若是敢多说,纯粹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好!那就令其即刻上任。”

  宋光嗣等人都是王衍结合所知历史,精挑细选的高风亮节之人。

  宦官宋光嗣、宋光浦虽是兄弟二人,其性格却大不相同。

  宋光嗣只知道媚上欺下,阿谀逢迎,而宋光浦却是宦官中少有的忠直敢谏者。

  他曾以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姑苏台》劝谏前王衍,“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牛希济也是忠义之士。

  历史上,唐皇李嗣源,曾宣跟随前王衍的蜀臣作诗,主题是“蜀主降唐”。

  其余人皆对前王衍的冷嘲热讽,指责他僭越称帝,唯有牛希济没有诽谤旧主。

  蒲禹卿,在参加科举时,就曾经挥斥方遒,面对时政侃侃而谈,针砭时弊,毫不避讳。

  当初前王衍想要去秦州,蒲禹卿更是屡屡劝谏,言辞激烈,只是前王衍一心要做隔壁老王,不听忠言。

  历史上,前王衍在秦川驿被杀后,蒲禹卿悲痛大哭,在驿门上题诗云: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

  非于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题写完毕,蒲禹卿把笔往地上一扔,甩袖离去,从此下落不明,据传是为国尽忠了。

  段融、张云二人,性格耿直,原本只是七品小官,却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屡次劝说前王衍要以国事为重,远小人,因此遭受佞臣打压,多年来不能升迁。

  蜀国若想强大,要依靠这些敢谏能臣,而不是韩昭之类的马精精,除了溜须拍马,就是鱼肉百姓。

  安排好一些重要职位,王衍大袖一挥,“其余空缺,待日后再议,散朝。”


  (https://www.mxgbqg.cc/book/49472096/705091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c。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