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文学网 > 前蜀亡国君 > 第二十五章 征讨大长和

第二十五章 征讨大长和


  解决完火药的事情,王衍回到御书房中,他凭借记忆画了一副当前形势的地图。

  看着各处犬牙交错的势力,王衍踌躇不已。

  按原本历史,此时唐国内部应该已叛乱四起,李存勖正在洛阳,忙着调兵遣将,到处平叛,然后在四月初就被叛军一箭射死了。

  若至那时,关中王王宗寿出兵东进,占据中原,轻而易举。

  可现在唐国却没有一点叛乱的迹象,李存勖率领大军,正在淮水两岸与吴国打得火热。

  据说唐军颇占上风,已攻陷吴国数座城池,抢了不少粮食,解决了唐军缺粮之危。

  难道是因为自己穿越,引起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发展大势?

  若是如此,自己所知的很多历史事件都将不再发生。

  本来想着,一旦李存勖身死,唐国大乱,关中王就可乘虚而入,兵出潼关,夺取中原。

  目前看来,历史的轨迹,已经混乱,以前所知历史已经不堪大用,不能按照以前的想法行事了。

  自己不能一味等死。

  呸!不能一味等李存勖死。

  蜀国要早做谋划才能占据先机。

  ……

  第二天,王衍命人将鲁王王宗鼎、夔王王宗范、临颖王王宗播,以及新任命的枢密使宋光浦、兵部尚书任圜、工部尚书李愚、礼部尚书李严等人宣至御书房。

  “臣等参见陛下!”几人进来后,向王衍拱手行礼。

  任圜等三个新任尚书看着王衍,感慨万分,身为降臣,却被委以重任,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尤其是李严,当初竟然将王衍看做是呆童,如今看来,自己的想法着实可笑。

  王衍非但不呆,反而深不可测,有绝代大帝之姿。

  他哪里知道,当初他看的没错,只是天意弄人,前王衍被穿越夺舍了而已。

  若不是王衍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蜀国确实是如他所言,不堪一击,早已被唐军攻占。

  “免礼,赐座!”王衍吩咐一声,有太监为几人拿来锦墩。

  待几人按品秩坐定之后,王衍问道:“几位爱卿,以我蜀国目前的国力,是否有平定天下的可能?”

  几人相顾而视,一时间皆沉思不语。

  他们都知道,以蜀国实力,自保有余,进取尚稍显不足。

  良久之后,兵部尚书任圜奏道:“陛下,臣以为,欲平天下,宜缓不宜急,我蜀国应从长计议。”

  王衍问道:“任卿家何出此言?”

  任圜道:“当今之势,唐国最强,我蜀国次之,吴国、楚国再次之。目前来看,最有可能平天下的,乃是唐国。”

  王衍道:“李尚书是否太言过其实了?如今我大蜀兵精粮足,且占据关中,进可攻,退可守,难道还没有与唐国一较高下之力吗?”

  任圜道:“陛下夺取关中,靠的是投机取巧。且我蜀国虽占据关中,尚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稳定岐地,安抚民心,收编降卒等。”

  王衍点头,表示同意,任圜说的是事实。

  蜀国大军多驻扎在长安、潼关一带,原岐地仍是以唐国新降节度使自治为主,这些人表面上顺从,却随时都有反水的可能,也是一大隐患。

  而且若是让唐军降卒攻打唐国,难免会有抵触情绪。

  王衍想了想,问道:“事在人为!朕欲平定天下之心,不知爱卿有何良策?”

  任圜道:“依臣看来,蜀国欲平天下,需区别北南两方对待。如今北方一统,如同三国曹魏,其势甚大。南方却是诸国林立,混乱不堪。”

  “针对北方,可令关中王想方设法收买民心军心,厉兵秣马,若是中原生变,则挥师东进,步步蚕食。若是唐国无重大变故,就固守潼关,以防御为主,养精蓄锐。”

  “而对南方,可用连横之策,远交近攻。可联合吴国,瓜分楚国、南平。若能成功,再联合吴越、汉国削弱吴国。如此一来,我蜀国就可称霸南方,与唐国一较高下。”

  王衍道:“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朕听说李存勖正在征讨吴国,且目前颇占优势,吴国会不会为其所灭?”

  这也是王衍最担心的事情,若是吴国被灭,唐国实力必定暴涨,那时李存勖兵精粮足,若是出动大军从东、北两个方向攻打关中,蜀国还真不一定能扛得住。

  任圜接着道:“陛下勿忧!若是唐国未在蜀地损失六万精兵,或许可灭掉吴国。现在的唐国,已经没有灭国之力了。何况吴国占据淮水、长江天险,也不是短时间内就会被攻破的。依臣估计,李存勖伐吴,其本意非是灭国,而是为抢夺粮饷,以解唐地缺粮之急。”

  说道此,任圜不禁苦笑一下,当初唐伐蜀的本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存勖在伐蜀之战中吃了一个大亏,无非是想在吴国找补回些损失罢了。

  这时,李愚道:“陛下!历代乱世,若想平天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非穷数十年之功不可。陛下不可操之过急。”

  李严也跟着道:“是啊!任尚书言之有理,还望陛下三思。”

  王衍听了三人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

  当初的大秦帝国,是靠几代人的努力,才一统六国。

  三国曹孟德,雄才大略,却终其一生而未能吞并蜀汉和东吴。

  以前想得还是太简单了,认为只需要坐等李存勖被叛军所杀,到那时,蜀军兵出潼关,敌人望风而降,很快就能一统北方。而后挥师江南,也就三五年的事,就可一统乾坤。

  现在看来,争霸天下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

  莫说李存勖不死,就算李存勖真的身死,北方还有个李嗣源,也不是易于之辈。

  王衍看着书桌上的地图,思考良久,道:“依任卿家所言,目前唐国与楚国皆不可取,朕亦是深以为然。朕欲乘唐吴大战之际,征讨南方的长和国,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大长和国曾在公元九一四年尽起全国之兵进犯蜀国黎州,王建命令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寿等人为招讨使迎敌,三人在接连潘仓嶂、山口城、武侯岭等地战胜大长和军,而后又在大渡河大败大长和军队,俘获加斩首共数万,大长和军队狼狈渡水逃窜,溺死者数万人。

  经此一战,大长和国再也不敢侵犯蜀地。

  王宗范、王宗播听说要打大长和国,都面露兴奋神色,当初王宗范等三人就想率军渡河直扑大长和国都羊苴咩城,只因当时蜀地形势复杂,被王建制止。

  王宗范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当初长和国无故进犯我黎州,被臣等斩杀数万,元气大伤,至今尚未恢复。且臣听说彼国君混臣暗,若是我蜀国以吊民伐罪的名义,只需要三五万精兵,直取其都城,到那时大事可定。”


  (https://www.mxgbqg.cc/book/49472096/666844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c。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