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文学网 > 前蜀亡国君 > 第二十七章 占领长和国

第二十七章 占领长和国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王衍低吟道。

  他现在可谓是求贤若渴。

  蜀国可用之才太少了,经过王衍一番清理,朝中职位已出现大量空缺,现在很多官员都是一人身兼数职。

  只是若没有合适人选,王衍暂时不准备填补这些空缺。

  他的原则是宁缺毋滥。

  让无能之辈占据高位,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祸国殃民。

  王衍交给锦衣卫指挥萧怀武一项重要任务,让他派人去各国网罗人才。

  这些人都是王衍根据历史知识筛选出来的,林林总总好几百人。

  只要是王衍知道的名人名将,无不包括在内。

  甚至连契丹的宰相韩延徽,王衍都派人去接触。

  王衍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两竿子的心态,反正即使不成也没什么大损失,万一成了呢。

  ……

  转眼已经到了洪武元年六月。

  这段时间以来,蜀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各种好消息不断传来。

  龙泉山中神机司衙门已经落成。

  李氏兄弟已迁至新建的衙门中,招兵买马。

  火药和火枪的研发有了重大进展,蜀国匠人已经制造出第一支燧石火枪。

  只是因为完全是手工制作,效率很慢,平均的话,一人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造出一支。

  且很多精密构件,不是普通匠人能造出来的。

  想要装备上万大军,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再者就是因火药威力不足,其射程还不到二十步,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有限,还不如弓箭好用。

  虽然尚有各种缺点,却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王衍原本也没指望短时间内能将火枪装备至军队,毕竟原本历史中,由冷兵器向热武器转变,花费了数百年时间。

  他等得起。

  此外,更大的好消息是,南征部队进展顺利。

  康延孝的先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已兵临大长和国羊苴咩城。

  大长和国皇宫中,愁云惨淡。

  清平官赵善政和剑川节度使杨干贞看着面若死灰的皇帝郑仁旻,皆面有异色。

  大长和国皇帝郑仁旻,因长期服用丹药,中毒颇深,原本身体就不好,听闻国事糜败至此,惊怒交加,如今已经是命悬一线。

  “杨将军,如今蜀军势大,已兵临城下,国君命不久矣,太子又年幼。依我看,大长和国危矣,我等要早做准备才是啊。”

  从皇宫中出来,赵善政看四下无人,小声说道。

  “赵大人此言可不是一个臣子该说的啊。”杨干贞低声斥道。

  别看他是个武将,却心思缜密,生怕赵善政试探于他。

  “老狐狸!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赵善政心中暗骂一声,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为臣之道?依老夫看来,谁是君我们就是谁的臣!事到如今,你我该想想退路了!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家人考虑。识时务者为俊杰,杨将军可不要自误啊!”

  赵善政看着沉默不语的杨干贞,继续道:“蜀国凭借六万精兵,攻占都城不难,想要统治大长和国,还得倚重我等旧臣,你我仍不失荣华富贵!”

  “赵大人言之有理,眼下该如何应对,还请赵大人示下!”杨干贞也是有野心的人,很快就分析出利益得失。

  现在没必要为了郑家江山与蜀军拼个你死我活,白白损耗实力。

  暂时投降蜀国,将来一旦时机成熟,他手里有兵有将,完全可以坐北朝南,自立为帝。

  “立刻派兵控制皇宫和文武百官,逼迫皇帝写下降书顺表,然后打开城门,迎接蜀军入城。”

  是日,大长和国皇帝在赵善政和杨干贞等臣子的胁迫下,投降蜀军,并传旨各处,放弃抵抗。

  ……

  王衍收到捷报,大为高兴。他召朝中重臣商议接下来如何更好的统治大长和国地区。

  王衍道:“朕欲封马全为镇南王,令其全权处理南部事宜,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皇上真是大方啊,先是封了一个关中王,现在又想封镇南王。

  如此一来,蜀国疆土一分为三,一是皇帝坐镇的蜀地,二是关中地区,三则是新得的大长和国地区。

  关中和大长和国,皆山高路远,在众臣看来,若是对镇守之人封赏太过,不免是一大隐患。

  鲁王王宗鼎奏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臣担心,若是马全心存不轨的话……”

  “王兄勿忧!朕用人不疑,马爱卿对我蜀国忠心耿耿,朕相信他不会心存异心。”王衍笑道,“前朝对待周边诸国,多采用‘羁縻政策’,朕欲改变方法,用‘迭代换血’和‘藩王镇守’的策略。”

  “羁縻政策”,是前朝对异族藩属采取的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皇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度有限。

  这就造成了汉人王朝强大的时候,周边小国俯首帖耳。

  若中原王朝弱势,他们就会脱离掌控,拥兵自立。

  王衍的想法是,若想让这些异族地区真正成为蜀国领土,需迁移大量官员和百姓去这些地区,慢慢同化异族。

  此事错综复杂,仅仅依靠一些地方官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一个位高权重的藩王镇守。

  领兵南征的马全就是不二人选。

  王衍向众臣解释一番,众臣皆豁然开朗。

  王宗鼎道:“如此一来,必定遭受当地人的强烈反抗,恐怕会引起动乱。”

  王衍胸有成竹说道:“无妨。我蜀国的根基在蜀地和关中,只要这两地不乱,想来也无大碍。此事一旦成功,则利在千秋。也能为我蜀国日后统治异族提供借鉴。”

  王宗鼎还是有些不安,王衍的策略倒是对蜀国有益,他所担心的是所托非人,一旦马全心怀二心,蜀国不免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事就这么定了!”最后,王衍一锤定音,“户部抓紧时间,招募南迁百姓,告诉他们,三年之内免赋税。”

  王衍想了想,又道:“令镇南王在坐镇拓东城,节制一应军民事宜。”

  王衍攻取大长和国,一为开疆拓土,第二则为谋取安南地区。

  羊苴咩城距离安南路途遥远,多有不便。

  而拓东城距安南边境不过八百余里。


  (https://www.mxgbqg.cc/book/49472096/7050081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c。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