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文学网 > 前蜀亡国君 > 第十七章 封王关中

第十七章 封王关中


  看唐军垂头丧气撤退,王宗弼请旨出关追杀,痛打落水狗。

  王衍想了想,一脸大义凛然的拒绝:“不可!我两国既然已经修好,目前不宜擅起刀兵。”

  在王衍心底,对李存勖还是有些发怵。

  毕竟历史上的李存勖,平燕灭梁亡蜀,威名赫赫。

  若不是后来自己找死,沉湎声色犬马之中,以致宦官、伶人乱政,搞得民怨兵怒,完全有可能一统天下。

  自己现在已经占了天大的便宜,保住胜利果实最重要。

  即便是出兵追杀成功,也不太可能杀死李存勖,何苦来哉?

  李存勖深知兵事,勇猛善战,若是在归途设伏,蜀军为其所败,损兵折将,反而不美。

  熟知历史的王衍,完全可以等几个月以后,李存勖被叛军杀死,现在费那个劲干什么?

  别再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果如王衍所料,李存勖率人在半路上,埋伏一天一夜,却连个鬼影子都没看到。

  李存勖见蜀军没有上当,气的暴跳如雷,大骂王衍不止。

  恼怒之余,李存勖想起,曾接到过奏报,说吴国入侵宿州等地。

  随后又大骂吴皇:“杨溥小儿,竟敢趁火打劫。潼关不好攻,难道你吴国还不好打?”

  其实李存勖最早就倾向于先伐吴,结果听从李严建议,而改伐蜀。

  如今伐蜀大败,自然想在吴国捞些好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吃到肥羊,抓个鸡也行啊!

  李存勖随即命令大军,取道东南,朝吴国而去。

  ……

  关墙上,王衍目送唐军退去后,笑盈盈看着任圜等人,问道:“几位可愿为我蜀国效劳?”

  任圜,唐工部尚书,文武全才,历史上曾在伐蜀之后领兵击败李绍琛叛乱。

  李绍琛,乃是灭蜀先锋,以一万多人,千里奔袭,过关斩将,直取蜀国都城。

  李严,亦是能文能武,眼光极为毒辣,当初出使蜀国,一眼看穿蜀国虚实,回唐后力劝李存勖伐蜀。

  若不是王衍穿越,此时唐军已经攻入成都,灭亡蜀国了。

  李愚此人,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当初伐蜀,提出“风驰电击”的策略,从而一举灭蜀。

  这些人都是卓乎不群的人才,若是能为蜀国所用,必将如虎添翼。

  四人不禁想起郭崇韬,他效力于李家两代三主,忠心耿耿,劳苦功高,最终却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皆心有戚戚焉。

  唐主如此残暴昏庸,实在不值得再为其卖命。

  反观王衍,却是宽厚仁德,就连曾投降唐国的将士也不曾斩杀一人。

  何况自己家眷都已被唐主卖给蜀国,不降又能怎样?等着惹怒王衍,被斩尽杀绝?

  “臣等原为陛下效力!万死不辞!”

  任圜等人拜倒在王衍身前,轰然答应。

  “几位卿家弃暗投明,朕心甚慰。日后朕自有封赏。”

  ……

  战事已毕,当天晚上,王衍一夜未眠,他要考虑镇守关中的一应事宜。

  第二天,王衍召集众臣。

  王衍坐在高位上,看着站在前面的王宗寿,道:“嘉王,朕改封你为关中王,坐镇长安。凡关中地区,一应官吏军民,皆受你节制。朕赐你尚方宝剑,无论何人,可先斩后奏,今后自行决定关中一切事宜。”

  王衍此言一出,众臣无不大惊失色。

  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

  只因关中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人口富饶,进可攻退可守,是霸业根基。

  纵观古今,从无人被封为关中王。

  当初秦末之时,楚怀王曾与反秦众将约定:先破秦者为关中王。

  后来高祖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灭亡秦国,按盟约,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

  而霸王项羽,最后毁约,将关中之地分为“三秦”,分封给自己的手下,却把刘邦赶至蜀地,封为“汉王”。

  秦朝、汉朝,以及后来的隋朝、唐朝都以关中为大本营统一了天下。

  莫说此时蜀国只占有蜀地和关中,就是一统天下之君,也从无人敢封关中王。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时之间,皆迷惑不解。

  王宗寿更是脸色大变。

  先许以高位,然后再随便找个借口诛杀,这不是古代帝王的一贯作风吗?

  他诚惶诚恐拜倒在地,“陛下厚赐,恩荣太过,臣未立尺寸之功,万万不敢接受。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王衍将王宗寿扶起,语重心长道:“王兄放心,不要忧惧,朕别无他意。只因关中与成都,山高路远,千里迢迢,即便是八百里加急,来去也要好几日。如今天下大乱,随时可能出现变故,若事事向朕请旨,就会贻误战机。故朕授予你临机专断之权。”

  王衍豪气云天的说道:“朕有囊括乾坤四海之心,想要打造远超汉唐的大蜀帝国,重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世界这么大,一个小小的关中,并不放在朕的眼里,王兄不必推辞。”

  众臣皆被王衍的一番大话震撼得瞠目结舌。

  尤其是唐国降臣,他们没想到,之前传说中的无道昏君,竟胸怀如此大志。

  对不起!以前咱们误会蜀皇陛下了!

  王宗寿更是感动得无以复加,当初自己觉得陛下不顾江山社稷,只知贪欢享乐。

  谁能想到,陛下心志竟是如此之浩大?

  王宗寿声泪俱下,又拜倒在地,“臣领旨谢恩,臣定然不会辜负陛下厚望,为陛下守土开疆。”

  解决完关中王的事,王衍道:“郭老将军,如今华州节度使一职尚无人选,朕欲请老将军暂代此职,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郭崇韬推辞,“陛下,臣寸功未立,不敢受此厚赐,臣愿为潼关守将,携二子为陛下镇守潼关。”

  “以老将军之才,镇守小小潼关,太大材小用了,老将军不必推辞,朕意已决,老将军任华州节度使,由令郎镇守潼关。”

  许郭崇韬父子三人以高位,王衍很是放心,他们现在已经与李存勖势不两立,必定不会背叛蜀国。

  且以他们的才能,辅佐关中王,蚕食唐国领土,绰绰有余。

  至于任圜等四人,王衍是不会让他们留在关中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们带着家眷,跑回唐国,王衍哭都来不及。

  必须将他们留在蜀地,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王衍准备将任圜、李严、李愚三人安排在成都,这样他们拖家带口子的,即便是想跑也难。

  李绍琛是猛将,将他放在蜀国南方,对付大长和国去。

  大长和国竟敢在先皇时期,发兵攻打蜀国,这点账王衍记着呢。

  王衍又道:“武德节度使宋光葆迁同州节度使。”

  “至于其他人,待朕回成都后再做安排。”

  ……


  (https://www.mxgbqg.cc/book/49472096/6679360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c。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c